愛相隨,法相伴。在助弱維權的道路上,她始終秉承“讓法律之光照耀漫山遍野”的如磐初心,在日復一日的平凡堅守中,為弱勢群體撐起一片法治晴空,傳遞著“不讓一個受援人落下”的法治溫度,她就是宿州埇橋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武姍姍。

“感謝武主任,這個事情這么快就解決了,要不然沒有你的幫助,這個家也就散了,感謝、感謝。”受援人葛紅俠口中一直感謝的武主任,名叫武姍姍,是宿州埇橋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葛紅俠之所以對她不住感謝,還要從三年前的一場法援案件中說起。

受援人葛紅俠告訴記者:“2019年11月8日,侄女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被車碾壓著左腿,聽到這個消息時,我不敢相信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

宿州埇橋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武珊珊助弱維權(宿州埇橋區委宣傳部供圖)

當他們滿懷焦急趕往醫院時,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孩子,就再次接到了一個噩耗。

“我們趕到醫院時,醫生已經下病危通知了,侄女的腿可能保不住,需要截肢,當時心情非常沉重,不能接受這個結果。”受援人葛紅俠向記者敘述著當時的情況。

葛紅俠的侄女當時年僅10歲,如果截肢,很可能就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去更好的醫院,接受更優質的治療,就成了當時最好的選擇。然而,對于一個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來說,想湊齊這份“治病錢”“救命錢”,那基本沒有可能。肇事司機的賠償款能不能到位、何時到位,就直接影響著傷者的一生。受援人葛紅俠告訴記者:“他是不愿意給,一直跟他們催,打電話問他們要錢,他們就是不出,最后被逼急了,才給了一、兩萬元。最后,他們總共墊付醫藥費5萬元。”

但是,面對龐大的醫療費30多萬根本拿不出來。就在小葛一家即將絕望之際,一次病患家屬間的交流,讓她聽到了法律援助中心,尋求法律幫助,用法律維權,或許就是走出困境的方向。

武姍姍說道:“當時小葛找到我,她非常焦急,因為醫藥費很高昂,對于他們家庭來說是難以負擔的、看不到希望。所以,我們就是想怎么能夠快速地幫她拿到這筆賠償款。”

賠償款等于醫藥費,等于小葛一家的“救命錢”。在了解清楚事情的經過后,如何在“快”字上下功夫,就成了辦理這起法援案件的關鍵點。

武姍姍說道:“當時,我們開通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和法院以及保險公司進行溝通協調,多方做工作,同意和肇事者他們三方達成一個三方調解協議,快速地拿到了第一筆賠償款。”

由于事情處理得及時,賠償款能夠快速到位,小姑娘的傷情得到了妥善地處理。

“當時不抱有任何希望了,對方也不給錢,我們準備要放棄的時候,武主任一次一次地鼓勵和安慰我們。”受援人葛紅俠向記者說道,武姍姍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人,有時候很晚的時候給她打電話,她也能及時接電話,為需要幫助的人解惑。時間長了,武姍姍和受援人處得也像親人一樣。

武姍姍說:“工作中,我們面對的只是一個案件,但可能關系別人的一輩子。我認為,解決問題比解釋問題更有說服力。在接待每一個來訪群眾時,通過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困擾,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這就是法律援助、為民服務的初心。”

用熱情溫暖群眾,用真心傳遞真情,是武姍姍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面對來訪群眾,她堅持“一個微笑、一聲問好、一個座位、一杯熱水、一個答復”的“五個一”服務,以“熱心、用心、貼心、耐心、愛心”的“五心”舉措,幫助解決了一件又一件煩心事、鬧心事、揪心事。

武姍姍告訴記者:“法律援助是一項民生工程,往往面對的都是弱勢群體,他們都是在最無助的時候哭著找到我們,或者是帶著怨氣、怒意來到這兒,在我們的幫助下,笑容又重新回到他們的臉上,法律援助工作的意義就在于此。”

法律援助雖是無償服務,但對群眾合法權益的保障,不能打絲毫折扣。為了守住質量“生命線”,武姍姍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以法為盾、以愛為橋,把為民初心融入法律援助一線,在日復一日的平凡堅守中見擔當。自2005年投身法律援助事業以來,19年光陰里,武姍姍矢志不移步履不停,先后受理指派各類法律援助案件10000余件、解答咨詢8000余人次、為經濟困難群眾挽回經濟損失6000余萬元,讓困難群眾真切感受到法律援助“避風港”的溫暖守護。由于工作實績突出,武姍姍被先后評為“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全國“三下鄉”服務標兵,“2023安徽省司法行政十大榜樣人物”等多項榮譽稱號。(毛峰 張欣欣)

編輯:徐秋韻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