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渦河之濱一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

3700多年前,商湯建都于亳,開啟了她厚重的歷史,2000年,地級亳州市成立,全省最年輕的她,發展進入新篇章。

新時代,新亳州,新發展。

經濟總量十年連跨12個百億臺階,進入全省前八位、長三角前三十強。

2023年獲省政府投資“賽馬”激勵,是皖北六市唯一。

“十三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3%、居全省第1位……

古老又年輕的亳州,近年來全面實施“六一戰略”,探索出一條后發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如今,乘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東風,亳州航船,正破浪遠行。

航拍的亳州市政公園。劉勤利攝

市內有突破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14年的1017.9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2215.8億元,十年連跨12個百億臺階,總量進入全省前八位、長三角前三十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4年的73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160億元,年均增長9.2%。2023年省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居5個優秀市第2位、信訪工作考核居全省第2位、河(湖)長制實施情況考核居全省第1位,均為歷年最好位次。市和三縣一區均獲評省文明城市(城區)。

皖北走前列

2023年以來,經濟運行考核連續六個季度居全省前6位、皖北六市前2位,是皖北六市唯一在省轄市市委書記市長工作會議上作過交流發言的市,也是全省作過兩次交流發言的三個市之一。獲省政府投資“賽馬”激勵、是皖北六市唯一市。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綜合排名居皖北六市第2位。皖北首家保稅芝麻倉庫、藥食同源商品倉庫投入使用。

全省靠前站

“十三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3%、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9%、居全省第2位。今年上半年,在省反饋的24項指標中,亳州市增速居全省前八位的有20項、前三位的有11項、第一位的有4項。先后6次獲評省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優秀等次,6次獲評省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先進單位。亳藥產業集群獲批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中醫藥工作全省考評“九連冠”。連續8年在全省脫貧攻堅和有效銜接考核中獲評“好”的等次、為全省唯一市。2022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居全省第一檔次第1位,2023年度居全省第3位。2023年度“萬企興萬村”行動民營企業參與數、實施項目數、獲評省“萬企興萬村”行動典型項目數均居全省第1位。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生態文明示范創建、鄉村產業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棚戶區改造、藥品監管、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等7項工作獲2023年省政府督查激勵。

全國有位置

亳州市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保健飲品生產基地;成功入選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單位、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單位。推動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做法獲國務院食安辦2次專刊推介,創新打造“一鎮一委一站”城鄉基層火災防控組織體系獲國務院安委辦充分肯定并專題調研。改革做法連續6年獲評全國年度改革典型案例、為全省唯一市,獲評全國新時代10年地方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特別案例,在中國改革(2023)年會上作經驗介紹。與華為公司合作研發全球首個華佗中醫藥大模型。

壯大實體經濟產業發展持續向好

堅持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舉全市之力建設“世界中醫藥之都”。2023年全市現代中醫藥產業規模1852.5億元,其中規上醫藥制造業產值426億元、增長19.5%。今年上半年全市現代中醫藥產業規模1135.45億元、增長8.6%,其中規上醫藥制造業產值234億元、增長7.5%。中藥出口額占全省81.1%、全國10%。全市現有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企業212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中藥企業126家、超10億元企業4家。累計落戶全國知名及醫藥百強企業73家、引進中藥大品種61個。養生花茶生產企業產量、銷量均占全國70%以上,連續5次獲評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

聚力建設華夏酒城,全市現有白酒生產企業159家、占全省三分之一。古井集團2023年實現產值243.81億元、營業收入215.68億元,分別增長6.18%、22.51%。投資96億元的古井貢酒釀酒生產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將于9月全面建成投產。

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交出沉甸甸的“豐收答卷”,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總產量連續10年居全省第2位、占全省1/8以上,連續4年超100億斤,其中2023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總產的增量、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今年夏糧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總產穩居全省第2位。建成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7家,全省銷往滬蘇浙地區的農產品和加工品1/5都是“亳州牌”。

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連續8年開展“文化旅游年”活動。2023年全市接待國內游客3558.15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92.73億元,分別增長73.49%、82.53%,是2019年的113.68%、118.63%。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國內游客1904.09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56.71億元,分別增長8.6%、17.1%。

大力推動新能源等六大新興產業集聚成群,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23年戰新產業產值增長21.1%、居全省第1位;今年上半年產值241.8億元、增長7.8%、居全省第5位、皖北六市第1位,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的30.9%。結合亳州資源稟賦、科研條件、承載能力等,謀劃布局未來產業。

注重改革實效活力動力持續增強

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在全國首創“稅信通”聯合激勵機制,獲評全國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首創“免申即享”工作做法獲評2021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和安徽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踐創新案例并在全國推廣,累計為全市9972家企業免申發放資金7.02億元;首創“退休一次辦”做法獲評2022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2023年度長三角智慧城市優秀案例、2024年第七屆全國政務服務博覽會“高效辦成一件事”業務創新案例并在全國推廣;首創“無感互認”改革獲評2023年度“互聯網助力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數字政務特別推薦案例、智慧長三角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為全省唯一獲評市。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獲評全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項考核“優秀”等次。加快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2021年以來累計落地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53個、總投資3949.9億元,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9個。上海市奉賢區投資30億元的東方美谷亳州產業園將于9月建成投用。

全力建設省級創新型城市,全市現有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9家、省級及以上各類研發平臺140個;高新技術企業41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7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企業所需所急所盼,出臺《亳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常態化開展“周六政企面對面解難題”“周日項目要素會商協同辦”等為企服務活動,依法依規、窮盡辦法、傾盡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連續9年開展“亳州老鄉,請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學子創業活動,先后發出3封家書,引導亳州老鄉返鄉創業,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促進融合發展城鄉面貌持續改善

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聚力建設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2023年城鎮化率45.95%,增幅居全省第1位。連續3年獲評城市體檢全國樣本城市。大力建設聯通周邊市縣快速通道,開通至河南省鹿邑縣、夏邑縣兩條跨省公交線路。

深入實施“千萬工程”,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累計入選省級精品示范村17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占比38%。蒙城縣、譙城區連續3年獲評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

堅持推動“公鐵水空”協同發展,阜蒙淮城際鐵路亳州段加快建設,亳州機場主體工程完工、預計年底通航,渦河航道一體化項目進展順利,亳蒙高速二期預計明年通車,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堅持民生為大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穩定在84%以上。2023年全市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8.5%,居全省第3、4位;今年上半年分別增長4.8%、7.5%,居全省第2、1位。

不斷提高教育和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水平,十年來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304所,增加學位37.4萬個。實施醫療衛生健康事業“三年提升、兩年鞏固”行動,已建成項目81個。在全省率先實現三級中醫醫院縣級全覆蓋。

守護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獲評2023年省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市。生態環境執法工作獲全國行政執法先進集體等國家級、省級榮譽13項。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9年下降,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比例連續7年居全省第1位。

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安全生產工作先后9年獲評全省優秀。

全面從嚴治黨政治生態持續優化

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連續三年市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獲評“好”等次。樹牢“既出好成績、又出好干部”的用人導向,大膽使用銳意進取、敢打敢拼的“獅子型”干部,不虧待任勞任怨、默默奉獻的“老黃牛型”干部,及時調換四平八穩、不思進取的“綿羊型”干部和連續兩年考核居全省后位的干部,近三年市委從急難險重一線提拔、進一步使用及晉升職級干部353人。2023年省對市考核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總體評價、加強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情況評價、對上一年度評議反映問題整改情況評價三項指標,亳州市滿意度分值均為100分,新提拔干部認同率均值為100%,四項指標均居全省第1位。

持續深化“三嚴三實”“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作風建設專項行動和市縣鄉村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在全國率先公布市級負責同志和市直單位、縣區、鄉鎮748位負責同志手機號碼,16位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累計接電交辦群眾和企業反映事項39884件,去重后25720件,辦結率、滿意率分別為99.2%、93.5%。制定實施持續大力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三十條措施,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

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扎實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保持反腐敗斗爭高壓態勢,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力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政治生態。(宗文)

編輯:徐秋韻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